十首难弹的钢琴曲,难到你了吗? 十首难弹的钢琴曲,难到你了吗?

十首难弹的钢琴曲,难到你了吗?

时间:2024-09-26 栏目:钢琴维修 浏览:16

说起最难演奏的钢琴曲,尽管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当然,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但如果从一开始可以了解一些这样的曲子,对理解古典音乐还是很有趣的一个过程。下面带您一起盘点世界上最难演奏的十首钢琴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完成于1909年9月,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该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作曲家简介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他的作品颇富俄国色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

作品难点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第三钢琴协奏曲》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这首钢琴曲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13年,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创作此曲是因为其挚友的英年早逝对他造成了极其深重的打击,普氏在一种神经质般的沮丧与压抑中完成了创作,写得难度如此恐怖是一种愤懑和抑郁的发泄。新颖的和弦和配器、具有浓重普氏风格的乐思,也是此曲的一大特征。

作曲家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918--1936年寄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1936年回国。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7年获列宁奖金(追授)。

作品难点

此曲发表并首演之后恶评如潮,原稿同时也被普氏不慎遗失。十年之后普氏凭借记忆与录音复原了此曲的乐谱,并且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再一次的对此曲进行修订,使此曲在难度和技巧上变得几乎达到人类的极限,最夸张的时候甚至要求奏者在一秒之内弹奏十多个音且要求绝对的清晰度和独立性,作品正式发表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无人肯高攀。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第二首,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

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曲家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1881年7月完成此曲。1881年11月9日,这部协奏曲在布达佩斯歌舞会场音乐厅作首次世界公演,勃拉姆斯亲自担任独奏。

作曲家简介

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

作品难点

这部协奏曲的4个乐章,分别展现了4种不同的性格,从激越如火到柔情似水,触及到了各个方面的情感。这部协奏曲有大量的和弦,技术艰深,与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列世界三大最难钢琴协奏曲。

时至今日,这部作品已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之列,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甚至认为没有别的钢琴作品比它更伟大了。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斯卡》

作品简介

《彼得鲁什卡》是斯特拉文斯基所写的一部芭蕾舞剧。在斯特拉文斯基创作出成名作《火鸟》以后,他的委约者贾吉列夫非常兴奋,决定再与斯特拉文斯基合作一部芭蕾舞剧供他的芭蕾舞团上演。该剧创作于1910年,首演于巴黎。1947年,作曲家又对原谱进行过修订,现行的的演出版本一般使用修订版。后来作曲家还将该剧音乐的三个片段改编成了钢琴曲。

作曲家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他是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作品难点

《彼得鲁斯卡》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改编为钢琴曲,献给鲁宾斯坦。这首三乐章的曲子演奏难度极高,是许多炫技派大师展现自己超凡技能的名曲。沈文裕在英国演奏难度极高的《彼得鲁斯卡》时,当地的《当代音乐厅》杂志称赞他技巧高超,音色变化之丰富,甚至超过了波里尼(著名钢琴大师)。

麦可斐尼西:《English Country-Tunes》

作品简介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现代钢琴曲。这部作品挖掘了钢琴新的表现手法,把钢琴在不同音区的音色用一种很夸张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个作品重在表现的是音色,而不是具体的旋律、和声、对位这些传统的音乐元素。

作曲家简介

麦可斐尼西生于1946年,是英国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家,曾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地担任教授。

作品难点

之所以被称作最难弹奏的钢琴曲,就在于它对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以及手指的灵活程度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这首钢琴曲可以说在整个钢琴界都能算是很让人望而却步了,不是不想弹,而是不敢弹,光是看着那画面上似乎抽象画派巨作的乐谱,就能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因为弹奏这首钢琴曲而精神崩溃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很多钢琴家在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般是不敢去碰的。

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作品简介

《唐璜的回忆》是一部取材于莫扎特歌剧《唐璜》的歌剧幻想曲。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极高的,鲜少有人弹奏。

李斯特:《12首超技操练曲之第五首 鬼火》

作品简介

李斯特于15岁时完成《12首超级练习曲》的模版,赠予恩师车尔尼。《鬼火》(Feux Follets)是其中的第五首,此曲内容单调,具有讽刺意,需要演奏者级高的演奏技术。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超技练习曲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一首,它被拉赫玛尼诺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练习曲。这首练习曲的重点在于小臂的灵活度,通常作为音乐会的高级曲目。

李斯特:《帕格尼尼操练曲之第三首 钟》

作品简介

《钟》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据记载,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所以,《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

李斯特:《诺玛的回忆》

作品简介

《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受贝里尼歌剧《诺玛》启发而写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艰深、篇幅宏大、音色辉煌灿烂、情潮跌宕磅礴。这首完全被李斯特化的钢琴曲,旋律非常优美动人,技巧非常辉煌。该作品浓缩了最震撼人心的剧情,表达了李斯特最炽烈和崇高的赞颂之意。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品难点

在这首曲子里,除了那些疯狂的八度、琶音、音阶、大跳之外,最突出的一个技巧是左右手的配合问题。很多地方都由左右手共同完成一个声部的演奏,有些地方右手的音甚至挤在左手中演奏,对钢琴家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巴拉基耶夫:《伊斯拉美 》

作品简介

《伊斯拉美》又名东方幻想曲和回教风幻想曲,它是巴拉基列夫于1869年前往高加索地区采风后的产物。其正主题是高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人的一种舞曲,第二主题(仿佛是一个中段)则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听一个歌剧演员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此曲是巴拉基列夫根据亚美尼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回教民俗歌曲进行创作的,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这首《伊斯拉美》 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

作曲家简介

巴拉基耶夫(1837-1901),俄国作曲家。他的音乐绚丽多彩且富想像力,采用了很多民间音乐的主题,或许可称之为最具影响力的俄国民族主义的推崇者。1871年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后,他以一种痴迷的心态热衷于东正教,其后只是偶或参与音乐活动。

作品难点

这首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 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http://qy1.themeol.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400-8888-888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