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彩贵州网】
本文约862字,阅读约需2分钟
这是一位在贵州贵阳的钢琴调音师。
他叫吴磊,11岁时视网膜脱落,双目失明,靠着听觉从事钢琴调音工作近20年。订单最多时,他一周要为9架钢琴调音。遇到有疑难杂症的钢琴,他甚至要花上一整天时间。
调音,更像是与钢琴对话。要发现音色间最细小的差别,也要知道如何达成理想的音色。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调音师,除了反复训练,也需要一点天赋的加持。
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视障者虽然缺失了色彩,但听觉却往往超越常人。可贵的是,吴磊没有在混沌中迷失方向,他找到了自己的窗,并通过汗水的洗涤,用钢琴演绎出自己的精彩。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吴磊却并非如此。听到杂音时,吴磊会紧皱眉头;调得恰到好处,他也会不自主露出笑容。
吴磊初见陌生钢琴,通常会弹奏几首擅长的曲子。这如同一场仪式,得以探知钢琴的真实状态。听主人家说旁边放着《多瑙河之波》的曲谱,他就顺势将此旋律弹了出来。
吴磊小心翼翼地拆下钢琴盖板。每次打开,都像第一次那般,想象着里面的结构,然后伸手触摸。他记得自己的老师、中国第一位盲人调音师李任炜说:手,也是调音师的眼睛。
首先要检查的是琴床上的平衡轨,它们决定了琴床状态稳定与否。借用两个小工具,吴磊逐键触摸。他还需要重复聆听同一个音调,判断出琴键音的细微差别。
吴磊靠触觉去感知每一个零部件所在的位置。而零部件之间的关系、距离,则是以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来计算。分毫之间的把握,依靠悟性、敏感和经验的积累。
用扳手去拧弦轴,并不是单纯调弦的松紧。弦轴露出来的部分只占1/3,吴磊摸索着,力度与技巧并用,确保整体都处于稳定状态。
调音师更要懂得用户最细微的感觉和喜好。吴磊会主动与钢琴主人聊天,问询其是初学者,是钢琴教师,还是职业演奏家,来判断他们对音高与音色的偏好。
调音其实也是透支听力的过程,极为考验意志力。听觉在不和谐与和谐的音之间徘徊久了,吴磊也会晕钢琴,他通常会通过跑马拉松等户外活动来缓解。
本网记者:杨昌鼎 李思瑾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