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最难弹奏的钢琴曲,你弹过几首? 传说中最难弹奏的钢琴曲,你弹过几首?

传说中最难弹奏的钢琴曲,你弹过几首?

时间:2024-09-26 栏目:钢琴维修 浏览:10

不久前,青年钢琴家张昊辰在东方艺术中心的个人独奏会上,弹奏了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S.139)。今年恰好也是李斯特诞辰210周年,他在15岁时创作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至今依然是钢琴技巧的巅峰之作,充满强烈、奇异的反差以及万花筒般的音响效果和色彩变化。

也有许多钢琴家总是和难弹曲目联系在一起,比如王羽佳,也经常弹奏难度极高的钢琴曲。当然,网络上也不乏挑战者,经常能见到他们向《鬼火》《追雪》等曲子发起挑战。

网络上还将这些难度极高的钢琴曲做了总结,得出了一个超级难弹钢琴曲的名单,虽然这种说法未必完全正确,难度这件事毕竟是见仁见智的,有人认为技术难,有人则认为对音乐家和作品的理解难,有人则认为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作品演绎起来越难。

钢琴曲里难弹的曲目很多,小编在这里想问问大家,你们心目中的难弹钢琴曲有哪些?

李斯特

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中,有许多难度极大的作品。比如前述的《超技练习曲》,一共12支,每一支都是挑战。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

其中《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一首,就连拉赫马尼诺夫都表示,它是最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

《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受贝利尼的格局《诺玛》启发而写的一首大幻想曲,技巧艰深、篇幅宏大、音色辉煌灿烂、情潮佚宕磅礴,浓缩了最震撼人心的剧情,表达了李斯特最炽烈和崇高的赞颂之意。

《唐璜的回忆》,同样是李斯特受莫扎特歌剧《唐璜》启发而创作的,李斯特有一种试图用钢琴来展现歌剧,交响乐,小提琴曲等一切乐曲的自信。但问题就在于,钢琴就需要能够同时变成多个声部,或是展现音色,来达到原本歌剧或者交响乐的效果。于是钢琴曲就变得非常难。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但是朗朗弹过好些次。有双钢琴的,也有独走的版本。

《西班牙走私贩幻想回旋曲》是李斯特作于1836年的作品,完美得表现了李斯特青年时代的奔放气息。是李斯特旅行至西班牙所做,献给乔治桑,至于为什么叫走私贩,不得而知,此曲的技术十分艰深,几乎囊括了钢琴领域的所有技巧,左右两手的极远程大跳(31度大跳)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以大跳而出名的《钟》(《钟》里的大跳最多只有16度),从画面来看此曲几乎行走于钢琴所有音区,高超的和声走向以及丰富的线条让人叹为观止。

由于当时正处于与塔尔贝格交锋的时期,这部作品的技巧层出不穷,音乐性及和声创作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了李斯特的佳作,曾传说李斯特也不敢轻易尝试这部作品。不过由于它的难度巨大,被俄罗斯钢琴家瓦伦蒂娜描述为自己曾演奏过的最难钢琴曲。

《死之舞》是李斯特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于1839年,题献给自己的女婿汉斯·吉多·冯·彪罗。

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创作了这首曲子。据说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顿时灵感迸发。这幅画描述的是,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者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

全曲难度极大,对钢琴家的耐力与对不同风格的把握有很大挑战。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   ///

巴拉基列夫

巴拉基列夫有一首《伊斯拉美》(Islamey),又称《东方幻想曲》,也是一首活力四射且具备较快演奏速度要求的曲目。《伊斯拉美》是巴拉基列夫于1869年前往高加索地区采风后的产物。此曲是巴拉基列夫根据亚美尼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民俗歌曲进行创作的,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伊斯拉美》作于1869年由鲁宾斯坦首演。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   ///

拉威尔

拉威尔有一首《夜之幽灵》(Gaspard de la nuit),是拉威尔根据贝朗特的诗歌而写的三首钢琴音诗:《水妖》、《绞刑架》、《幻影》,全曲结构像奏鸣曲的三个乐章。《水妖》以旋律见长,《绞刑架》以和声取胜,《幻影》有极其复杂的节奏。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带有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

《夜之幽灵》体现了拉威尔精湛灵活的作曲技巧,他一生都在追求技术的尽善尽美,对每一部作品都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不到极端完美决不罢休。他曾对其传记作者马纽埃尔说:我的目标是技术完美,因为我确知这一目标永远无法达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断向它靠近。

/   ///

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改编自Georges Bizet的《卡门主题变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Carmen),有着令人胆寒的艰深技法要求。

霍洛维茨自己在弹奏这部作品时,已然将钢琴演奏变化成为一种高度激烈的竞技运动,此起彼伏的大跨度跳跃击键,密如骤雨的琶音,左手与右手你追我赶的对抗。这时的大师已经完全成为一个键盘上的魔术师,给予欣赏者带来的是一个惊叹又一个惊叹。霍洛维茨1965年重返舞台就演奏了这首乐曲。

霍洛维兹还有一首改编的《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同样是为了能展现霍神自身碾压同期钢琴家的演奏实力,而改编的钢琴独奏曲。

/   ///

戈多夫斯基

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改编自肖邦的《改编肖邦24首练习曲》(Studies on Chopins Études),由于戈多夫斯基大神变态的手指独立性技巧,他改编的肖练简直难到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   ///

斯特拉文斯基

《彼得鲁斯卡》也是一首非常难的钢琴曲,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改编为钢琴曲,献给鲁宾斯坦。因为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和编排,故此曲难度极高,可以说是各种高难技巧的大杂烩,鲜有钢琴家能够完美的演绎它。

/   ///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是非常难的一首曲子。

1878年春,勃拉姆斯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这部作品最后完稿于1881年,同年11月9日作者本人担任钢琴独奏使用乐谱草稿,在布达佩斯首演。

勃拉姆斯在这首协奏曲增加了谐谑曲乐章,从而使作品扩充成为四个乐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于交响曲,独奏乐器也成为乐队的一员,这种交响化的理念脱离了协奏曲原来竞奏的意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   ///

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难度极高,他自己也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   ///

/

summer

/

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也是难弹榜单上的常在曲目,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大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

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批评家卡拉蒂吉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版权所有:http://qy1.themeol.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400-8888-888 发送短信